Navigation menu

新闻中心

“鱼类领航员”斑马鱼再次巡天,养鱼与科研并

2024年11月3日,中国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培育的一条TU品系野生型斑马鱼在中国空间站背景前游动。 11月4日,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科研助理阮文在鱼房里喂斑马鱼活饵料。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勇 通讯员 孙慧 11月14日,神舟二十号航天员带着斑马鱼样本返回地球进行科学实验。 今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神舟二十号一起,六只被称为“水鼠”的斑马鱼进入太空。这是斑马鱼第二次进入太空。新一批“太空养鱼”实验以神舟十八号任务建立的“斑马鱼-金鱼草二元生态系统”为基础,深入研究微重力效应对脊椎动物骨密度和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主任孙永华表示,骨质流失和心血管功能障碍是深空探测中重要的医学问题。他表示,此次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机构主办的“太空养鱼”实验,除了直接用于优化航天员营养补充方案外,预计还将用于针对性研究和药物开发,实现“天地之目的”,为人类骨质流失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2024年4月,中国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的4条斑马鱼作为“领航鱼”随神舟十八号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领航鱼”与金鱼藻的试验,实现了我国在脊椎动物太空培育方面的突破,为后续实验养鱼奠定了重要基础。孙永华认为,两次进入太空的斑马鱼对于生物医学研究具有战略指导意义。 为什么选择斑马鱼进入太空?孙永华告诉湖北日报记者,斑马鱼胚胎透明,体外受精,发育快,易于观察和操作。它们与人类基因组相似度超过80%,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水科学等研究的重要动物模型。 据了解,未来几年,我国还计划带着斑马鱼进入太空,进一步研究太空环境对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影响等基础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湖北武汉是“太空鱼”的“地球基地”。是全球三大斑马鱼资源库之一,科学支撑能力位居全球前列。中心现保有斑马鱼3600余个品系,为我国“太空鱼捕捞”形成了坚实的支撑。